我们应该如何定位朗读教学目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6:29:50
我们应该如何定位朗读教学目标

我们应该如何定位朗读教学目标
我们应该如何定位朗读教学目标

我们应该如何定位朗读教学目标
乍一看这一条教学目标,似乎是非常的合情合理,也很准确,为什么呢?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第一、二、三、四学段)中都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条.然而,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再细细咀嚼这一句话,就不难发现,这句话虽然给我们的语文朗读教学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但是内容却是空洞的.为何?因为这句话其实就是句“高、大、全”的套话,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正确的废话,它可以将所有的要求囊括其中,也可以作为评判任何课堂朗读指导效果的依据,但却让人有“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感觉,就像我们在许多报纸上看到的类似于“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之类的的宣传口号一般.试问,学生朗读到什么程度就叫“正确、流利、有感情”了?我们又是通过何种教学方式(手段)使得学生达到这一要求的?写在备课本中的这一朗读教学目标并没有能够给人以明确的答案.笔者认为,我们在备课定教学目标时,对于朗读教学的目标,切不可仅仅是停留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空洞口号中,因为这个口号太大了,再说我们在一节语文课中,也不可能指导学生朗读整篇课文,这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因此,我们应该将朗读教学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朗读教学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呢?首先,我们可以在定朗读教学目标时可以聚焦于某个(些)字.例如《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歌的朗读关键就在于“啊”字,而且“啊”字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我们爱你啊,中国”这句话中有时又有位置的变化(即“啊,我们爱你,中国”和“我们爱你啊,中国”),可以这么说,“啊”字出现的位置不同,正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因此读出了不同位置上“啊”字的味道,诗歌中洋溢的自豪之情便会溢于言表.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将朗读目标定位为“能够体会‘啊’字在不同位置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其次,我们我们可以在定朗读教学目标时可以聚焦于某个(些)词.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小稻秧》的课堂教学片段吧.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师: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要么是你的抗药性强,要么是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学生笑)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学生读“有气无力”)不难看出,上述案例中,于老师通过幽默的点拨,指引学生借助语言环境悟出词语“有气无力”的意思,并指导其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学生读出了“有气无力”这一词的味儿,就证明于老师朗读指导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因此,对于《小稻秧》这类的童话课文,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将朗读目标定位为“能够体会小稻秧(某一人物)的角色,读出‘有气无力’(能表现人物的一些关键词语)等词语的味道”.还有,对于一些对话描写比较多的课文,如《负荆请罪》,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就应该特别注意语气提示语的指导,让学生读出角色.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将朗读目标定位为“分角色朗读,揣摩并读出语气提示语(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一些关键的语气提示语拎出来,写在目标里)”.其三,我们可以在定朗读教学目标时可以聚焦于某个(些)句子.例如《丰碑》一文,其结尾是“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属于谁呢?”这一反问句.可以这么说,这句话正是作者在描写完军需处长牺牲的原因之后所发出的感慨,也是其情感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将朗读目标定位为“体会反问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再比如,如果某篇课文中的排比句比较重要,我们就可将朗读教学目标定位为“掌握排比句的朗读要领,体会其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果某篇课文中的某一感叹句特别重要,我们就可将朗读教学目标定位为“掌握感叹句的朗读要领,体会其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当然,标点符号亦是如此,例如一些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中有分号、破折号、省略号等,我们也可以直接将朗读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分号(破折号、省略号等)的用法,并读好相关语句”……其四,我们可以在定朗读教学目标时可以聚焦于某个(些)语段.几乎所有的课文都会有重点段落,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需平均用力,指导学生朗读好相关的重点段落,自然就能达成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例如,《莫泊桑拜师》中的第七自然段:“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切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这段话在形式上共有九个问号,既有反问句又有疑问句,整体上又连成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正是福楼拜教莫泊桑观察的方法,也能让学生们从中获益良多.可以这么说,朗读好这段话,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将朗读目标定位为“朗读好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中九个问句”.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孟子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要有标准,要具体明确.我们朗读教学的目标亦应如此!笔者认为,只有我们每一节课堂(每一篇课文)中的朗读目标明确具体,并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才有可能在经过长时间(一个学段,抑或是几个学段)的学习之后,真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朗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