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满井游记》的练习题!1、第3段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3、本文多用比喻句,请找出2句并分析其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0:35:38
有关《满井游记》的练习题!1、第3段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3、本文多用比喻句,请找出2句并分析其作用.

有关《满井游记》的练习题!1、第3段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3、本文多用比喻句,请找出2句并分析其作用.
有关《满井游记》的练习题!
1、第3段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3、本文多用比喻句,请找出2句并分析其作用.

有关《满井游记》的练习题!1、第3段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3、本文多用比喻句,请找出2句并分析其作用.
【赏析】
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整个冬天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感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
满井是北京东北郊的一口古井,“径有五尺余,飞泉突出,冬夏不竭.好事者凿栏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满井因此而得名.袁宏道向来弃尘世、近山水;官场不得志,就愈寄情于山水,所以在春寒料峭的时候,他便兴冲冲急匆匆走进大自然.
作者在记出游满井之前,先用烘托、反衬手法,勾画出北国的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一笔带出燕地特征.作者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
“天稍和”与“余寒”相应,是写天气的变化,也是写作者心绪的解冻.“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连用三个动词,单刀直入,点明游玩所在,准确表达出作者那兴奋惬意的心情.作者心情愉悦,他笔下的万物都是美好的:水像乍出匣的明镜;山像刚梳洗过的美女.融进作者感情色彩的自然景物分外动人,“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垄上的麦苗出土不久,随微风摆动,那麦田竟然像飞驰的骏马,多么神奇的比喻呀,反衬出作者的匆匆步履,真令人拍案叫绝.“柔梢”、“寸许”,看来是作者信笔写实,把握全文就会发现,这和前面写河水“始解”,其波光“乍明”,就像镜子“新开”,其光泽“乍出匣”;写山峦像美女刚刚洗过脸,“而髻鬟之始掠也”一样,都是通过生动的描述,来抓住初春特征的,而在“余寒”、“稍和”上大做文章,为的是暗示自己的心迹.
下面,由物及人,写起了那寥寥可数的游客:有的掬泉水煮茶;有的边饮酒边唱歌;有的红装素裹骑驴缓缓而行,男男女女,有动有静,声色兼备,形态各异,好一幅早春郊游图!继而,作者又由人及物,写起了山水间的飞禽游鱼.令人惊叹的是,作者笔下的动物也通人情,“悠然自得”、“皆有喜气”,这与其说是写客体,不如说是写主体,面对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作者又怎能不“近狂矣!痴矣!”自然与人出神入化的和谐,作者又怎能不更加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呢?
本文以议论作结,言明自然未尝没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罢了.作者融情于景,寄托追求,字里行间洋溢着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