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是指什么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1:37:35
八大山人是指什么啊?

八大山人是指什么啊?
八大山人是指什么啊?

八大山人是指什么啊?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号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P95)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也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P95),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八大山人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发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满洲贵州贵族入关统治全国.八大山人那时十九岁,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八大山人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
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八大山人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八大山人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有人考证,八大山人从二十八岁到三十六,曾带着母亲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塔附近.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八大山人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沽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
八大山人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云圃”.“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昌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并有用“飞剑插地,植桂树规定旧基”的说法,这也是亥处现存唐桂的由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状元戴均元将“圃”改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牒可据,从此改称“青云谱”.
青云谱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院.相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到此开基炼丹,创建道场,“炼丹成仙”.西汉时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后建梅仙祠.晋朝许逊治水也在此开辟道场,始创“净明宗教”,易名为“太极观”,从此正式形成道统,属净明道派.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逊又易名为“太乙观”.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赐名为天宁观.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前来访求先贤遗迹,很赏识这里的山川风景,于是在原有道院基础上进行重建,并改名为“青云圃”.从此,八大山人便成了青云圃的开山祖师.后人还建立了“正开山祖道朗号良月文号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八大从山人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往返于南昌城与青云谱之间,青云谱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八大山人正式定居青云谱,约在三十九岁以后至六十二岁.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道院,历时二十多年.八大山人在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
八大山人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八大山人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僧友澹雪为北竺寺方丈,与八大山人交谊很深.澹雪亦善书法,性格倔强,后来因触怒了新建县令方峨,说他“狂大无状”、被抓进监狱,死在狱中.澹雪死后,北竺寺不久被毁.这段时间,八大山人外出云游,访友作画,画作颇多,这是八大山人创作旺盛时期.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题名为“歌草堂”.当时诗人叶舟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诗文如下:
“一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专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八大山人就是在这所草屋中度过了他孤寂、贫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一说八大山人葬于南昌城郊窑湾了英家山,但解放后迁墓时,仅见一些朽木铁钉,未见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牛石慧墓在青云谱南将军岭,墓中有骨灰一罐,解放后亦迁葬于青云谱内吐珠山.另据《新建县志》《西山志》载:八大山人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岭一带.墓葬确在何处,已难查考了.
八大山人为清初“四大画僧”(朱耷、石涛、石()、渐江)之一,以大笔水黑写意画著称,尤以花鸟画见长.他的绘画能取法自然,又独创新意;师法古人,又不泥于古法;笔墨简练,以少胜多.他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画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或是残山剩水、老树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兽类,振翅即飞的孤鸟;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残荷,而其中又有活泼的游鱼、生动的花朵.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充分运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特有传统手法.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据说八大山人曾有题画诗数卷,秘藏箧中,不令人见.但从留传下来的题画诗来看,多半用隐晦的手法,蕴藏着对故国的怀念,对满洲贵族及其奴才的讥讽.如他的《孔雀图》题诗写道:
“孔雀明花雨竹屏,竹稍强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这幅画的上半部为石壁,石壁底部有低垂的几片竹叶和两朵将要凋零的牡丹花;下半部是一块上大下尖显得很不稳定的光滑大石,石上蹲着两只造型丑陋的孔雀,孔雀尾部拖着三根残破羽毛.这是以孔雀来讥讽那些降清的明朝文武官僚向清朝主子屈膝求荣的丑态,他们戴着有三眼花翎的乌纱帽,好比一班长着三只耳朵的奴才.他们二更就去等候皇帝五更上朝.但是这对孔雀却蹲在一块光滑而不稳的石头上,好比清朝政权有随时垮台的可能.八大山人用这些寓意深刻的画和隐晦的诗,配合默契,极尽讽刺之能事.他的花鸟画,实际就是政治讽刺画,画中有诗,画外有意,章法奇特,这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和欣赏的地方.
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和篆刻图章,也有他独特的风格.他努力吸收了历代书法家的优秀传统,创造了一种以秃笔书写的秀健挺拔、潇洒豪迈的艺术风格.他也是我国书法大师.他的篆刻图章,形体古朴,刻划劲拔,含意幽奥,别具一格.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对我国画坛影响很大,三百多年来,著名的大笔写意派画家,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如清代乾隆年间的“扬州八怪”,清末的吴昌硕,近代的齐白石等.八大山人不愧为我国古代画家中的巨匠,是元明以来写意派画家中的大师.

指朱耷,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画风自成一派。
朱耷(1626~1705),谱名朱统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僧人。江西南昌人,南昌宁王朱权之后,明亡后出家,因尝持八大人觉经,故又号八大山人。

指的是朱耷。
朱耷(1626~1705),谱名朱统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僧人。江西南昌人,南昌宁王朱权之后,明亡后出家,因尝持八大人觉经,故又号八大山人。

http://www.zgshj.com/Ex/ExSpe/2005/20050713224552917.htm
八大山人 朱耷
朱耷。八大山人全集
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

全部展开

http://www.zgshj.com/Ex/ExSpe/2005/20050713224552917.htm
八大山人 朱耷
朱耷。八大山人全集
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并进官学为诸生。
八人山人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迫使八大山人在二十三岁那年去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在这个寺庙里,八大山人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参禅悟道、晨钟暮鼓的时光。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离开奉新,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六十二岁时,他把道院交给其徒弟主持,自己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渡过了八十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寝歌草堂"。这位东方的艺术巨星陨落了,但他永恒的艺术却长留人间。八大山人初为僧,后为道,继而还俗,"八大山人"四字连草起来,形似"哭之"、"笑之",表示他对清王朝的不满和对故国的怀念。八大山人从不为清廷的权贵画一花一石,而农民贫士却容易得到他的作品。康熙十七年(1678年)胡亦堂任临川县令,曾笼络他为清廷效芳,他竟假装疯癫,撕毁僧服,走还省城。
八大山人在艺术创造上有杰出的成就,他是一位写意派艺术大师,他的艺术对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遗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以大写意水墨画著称,精于山水、花鸟、人物,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他立意精深,构图奇特,笔墨简炼,气势磅礴,感人心脾,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韵味,在清初画坛保守与革新的对峙中,成为革新派四大画俗的主持。八大山人以精炼放纵的笔墨,表现了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大气磅礴,感人心脾。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由于八大山人画品至上,尤受推崇,名满天下,三百年来,著名的画家扬州八怪郑燮等以及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在画风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二十世纪以来,他的艺术之光的强烈辐射已穿越时代和国界、穿越民族欣赏心理,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198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八大山人为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名人之,并以太空星座命名。八大山人受到世界人民的赞扬和敬仰。
八大山人纪念馆具有丰富的藏品,馆内现设有书画展厅十座,陈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艺术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图"、"鸟石阁"、"松鹤阁"、"拓本立鹰图"、"寿鹿图"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猫"、"鸡"等。

......

收起

八大山人 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入清后隐其姓名,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当道士。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清初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八大山人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其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笔情恣纵,放逸...

全部展开

八大山人 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入清后隐其姓名,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当道士。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清初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八大山人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其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笔情恣纵,放逸不群,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寓意,个性鲜明,笔墨不同凡响。山水画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且枯索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其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或“笑之”之状。诗文题跋则含蓄隐晦,亡国之痛,狂放之态,寄于纸上。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 、“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八大山人的书法学王献之,风格独特,意境高远 ,以简表意,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结构造型。后世评八大山人:“所写水墨画,脱尽窠臼,天姿超迈,故能空前绝后为开一代生面”。
八大山人故居 青云谱道院位于南昌南郊定山桥畔。该道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西汉年间,称梅仙祠。至唐贞观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逊奏建,名“天宁观”。大和五年〔831年〕,改称“大乙观”,由道教天师万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为“天宁观”。历代屡废屡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称青云谱,寓意“青高如云”。 明末清初,朱耷〔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牛石慧〕,改名换姓,把“朱”拆开成“八”和“牛”,厌恶世俗隐居于此,出家为道士,在此专心于书画创作,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成为一代书画大师。
青云谱道院园内有前、中、后三殿。前殿祀关羽,中殿祀吕洞宾,后殿祀许逊。后殿院中有桂树数枝,相传为万振元手植。每至仲秋,桂香四溢,十分清幽。整个园内古树参天,曲径幽回,亭台玲珑。外有清泉环抱,内有异花奇草,闹中取静,悠然自得。新塑八大山人雕像,立于庭院。
青云谱道院经过修复,现已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供游人参观。馆内藏有八大山人和牛石慧真迹书画百余幅,画笔生动,造诣很深,为中外画家喜爱的珍品,这些藏品对于研究清代的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