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2:12:10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
1.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革命形势,随后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使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的开始.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许多国家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运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一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认识到必须“走俄国人的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因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
2.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近代中国新的生产力主要是指近代工业和工人阶级.20世纪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比中国资产阶级资格更老、社会基础更广的革命阶级,除具有世界无产阶级一般的优点以外,还有自身特殊的优点.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领导力量.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崛起,一方面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思想来指导,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引进,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1915年9月,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猛烈的反封建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着们追求民主,提倡科学,以磅礴的气势给了封建的专制主义、伦理道德以及迷信、愚昧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的觉悟,为国外各种思想流派的传入敞开了大门,激励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也就为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的引进与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成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
3.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提和来源.毛泽东思想若离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毛泽东思想体现在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中,这些著作和文献,有的是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有的是深入实际斗争、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有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而作的指示和决议.可见,中国革命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
毛泽东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调查研究中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20世纪30年代同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