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成就回顾 1500字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7:33:2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成就回顾 1500字论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成就回顾 1500字论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成就回顾 1500字论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成就回顾 1500字论文
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成就
  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概括起来大体有:
  1.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由计划决定,是指令性计划在维系着国民经济运转.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的是“一大二公”.在分配领域,强调要实行按劳分配,推行的却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难以充分调动企业、个人乃至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商品交换关系被视作“资本主义尾巴”,严格限定在部分农副产品领域.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2006年底,在城镇地区,国有和集体单位吸纳就业7194万人,其他所有制形式吸纳就业21116万人,后者是前者的2.9倍;在农村地区,乡镇企业吸纳就业14680万人,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吸纳就业4779万人,后者约占前者的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除极少数产品外,绝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已放开,生产要素市场的构建也取得相当进展,如双向选择的企业用人制度已经建立、商业用地使用权转让实现了“招、拍、挂”、利率市场化取得重要进展、汇率弹性明显增强等.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们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诚实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随后,土地、资本、专利等生产要素也被允许参与收入分配,形成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格局.近年来,在规范初次收入分配秩序的同时,政府还加大了收入再分配的力度,以缩小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
  在改革以前,企业的生产行为归根结底由政府决定,经济调节没有宏观与微观的截然区分.随着企业逐步获得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地位,计划(规划)体制也由原来侧重于分钱分物、分生产指标,转为制定预期性的、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发展规划,通过实施市场准入政策、产业结构政策、财税等政策引导微观经济行为,实现发展目标;投资体制也由定盘子、分项目转为基于企业自主投资的备案制,侧重经济效益审查的审批向以环保、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性审批转型.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信贷规模控制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间接调控为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
  2.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3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近14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奇迹”、“中国模式”成为国际政界、学术界和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综合判断,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受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快速推进、制度跃迁等因素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仍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届时,人民富裕程度将会比目前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发展带来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从1978年到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分别增长了33.3倍和25.8倍.全国居民消费支出,即便扣除物价因素,也上涨了6.5倍.反映居民家庭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城市居民家庭从57.5%稳步下降到35.8%;农村居民家庭从67.7%下降到43%.食品支出占比的下降,使城乡居民能够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改善居住、出行、健康和娱乐条件,以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居民家庭拥有的财富也在快速增长.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话等,在城镇地区已经全面普及,汽车、电脑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6.7平方米增长到26.1平方米(2005年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8.1平方米增长到30.7平方米(2006年数),分别增长了2.9倍和2.8倍.从1978年到2007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从210.6亿元增长到172534亿元,增长了800多倍.股票市场更是从无到有,2007年12月,沪深股市流通市值达到93064亿元,占同期居民人民币存款总额的一半以上.
  3.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从1978年到2007年,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增长约200倍.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来协调、解决贸易争端,还可以通过参与制订世界贸易规则,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我国还积极迎接世界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吸收国外直接投资7745亿美元,吸引外资规模连续名列发展中国家首位.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就是中国制造(和组装)产品大量出口,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充分发掘了我国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拓展了空间.不仅如此,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也开始积极“走出去”,以全球化的视野在海外开展投资,整合产业链,以快速提升自身竞争力.
  4.社会全面进步
  快速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已经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也由1980年的45.9%提高到2006年的75.7%.自恢复招考以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数量,2006年分别达到943万人和110万人.高素质人才的大量培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撑.到2006年,我国科技人员数量达到413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约280万人),全年共接受发明专利申请21万件,授权发明专利约5.8万件.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从1980年到2006年,每万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0.8人增加到15.4人,床位数从19.3张增加到25.3张,分别增长了42.6%和31%,居民预期寿命,也由1981年的67.77岁提高到71.4岁.在竞技体育中,打破世界纪录、获得世界冠军的次数大量增加,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奖牌数排名明显提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大国.
  在政治生活和文化领域,实事求是指导思想的恢复,打破了“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勇于探索、讲求实效成为社会风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不断拓宽,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舆论监督力度不断增强,个人表达意见的自由度不断加大.国家实力的增强、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个人事业的成功,使公众对改革开放、对党的领导、对政府施政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对国家前途和个人未来充满信心.
  以上这些,为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