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活习性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1:58:47
鱼类生活习性快.

鱼类生活习性快.
鱼类生活习性
快.

鱼类生活习性快.
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并且能在水中呼吸

鲫鱼又叫河鲫、鲫瓜子。体侧扁而高,腹部圆,头较小,吻钝,口端位呈弧型;眼较大,无须;体呈银灰色,背部较暗,鳍灰。因生存的环境不同,形体与颜色也有所差异。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饵鱼是一种中小型淡水鱼,也是内陆江河湖塘分布最广的野生鱼种,家养的很少。它的个体较小,一般250克以上就算大鲫鱼了,超过1000克的数量不是很多。但在多年少有人捕钓的水域中,最大个体可达3000克。
鲫鱼的家族成员广,...

全部展开

鲫鱼又叫河鲫、鲫瓜子。体侧扁而高,腹部圆,头较小,吻钝,口端位呈弧型;眼较大,无须;体呈银灰色,背部较暗,鳍灰。因生存的环境不同,形体与颜色也有所差异。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饵鱼是一种中小型淡水鱼,也是内陆江河湖塘分布最广的野生鱼种,家养的很少。它的个体较小,一般250克以上就算大鲫鱼了,超过1000克的数量不是很多。但在多年少有人捕钓的水域中,最大个体可达3000克。
鲫鱼的家族成员广,有银灰鲫鱼、银鲫鱼、百鲫鱼、彩色鲫鱼、金鲫鱼、乌鲫鱼等多个品种。它分布广泛,是垂钓的主要鱼种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垂钓。
(1)栖息于水的下层,鲫鱼是底栖性鱼类,经常栖息在杂草丛生的水域,游弋到有腐殖质的水底觅食。
(2)喜欢清洁水域和水草,清洁水域溶氧充足,且微生物等杂物少,水质不污染,鱼儿在这样的水域里游动觅食有舒适感,食欲旺。水草丛生处有饵鱼爱吃的食物,且隐蔽性强,鱼有安全感。同时水草还是鱼儿产卵繁殖的天然产床。
(3)文静而胆小,胆小是鱼类的共性,而卿鱼尤其胆小,害怕惊扰。大鲫鱼更甚。鲫鱼性情温顺、文静,警觉性很高。见到食物,并不马上吞食,而是慢慢*近,在周围转着圈观察一番,然后才慢慢腾腾地用口轻啄饵食,边吞边吐,反复几次。有时还先用身子蹭一蹭,或用尾巴扇一扇,不肯轻易吞下。鱼群中如果某一同伙被钓走,便立刻逃之夭夭,过一段时间才又小心翼翼地游回来。如若有人往水里扔石块,或是岸边大声喧哗,响动较大,便潜入水底不动。
(4)食性杂,四季寻食,鲫鱼食性较杂,荤素都吃,以荤为主。同时喜吃植物性饵料,也吃有机碎屑及底栖小动物。蚯蚓、蛆、虾、面食、饭粒、薯类都喜欢吃。而且一年四季,只要水温适宜,随时都在觅食。当然鲫鱼也有个换口味的习惯,一般是春秋二季喜吃荤饵,夏季喜吃素饵,深秋以后则荤素兼食。不过平时垂钓,也应注意荤素饵的更换,或是交替使用。例如用荤饵钓了一段时间,鱼不大贪嘴了,不妨改钓素饵。反之亦然。
(5)喜温暖,惧酷热,怕强光,鲫鱼是广温性鱼类,适合鲤鱼生存的最佳温度是15℃~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鲫鱼的活动能力最强,食欲旺盛。
春秋之季,鲫鱼喜欢到岸边浅水区域,尤其是水草繁密的地段游戈、觅食;炎热的夏天,浅水区水温被晒得很高,鲤鱼便潜入深水处栖息,或到荫凉处“乘凉”;到了严寒的冬季,便游
进深水域避寒去了。鲫鱼最惧怕强光照射,很少到水面晒太阳。
(6)喜活水,喜风,鱼类绝大多数都喜欢活水。这是因为活水不仅带来了充足的氧气,还往往夹带着鱼儿爱吃的杂物,同时还会对鱼儿生活的水域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对于鲫鱼来说,尤其喜欢从外部注入的新鲜水(包括涨水和下雨),因为这能给胆小而好动的鲫鱼提供了“天赐良机”。鲫鱼喜风,刮三四级风的天气,表现异常活跃。
(7)喜欢群集,鲫鱼生性喜欢群集,且多是个体大小相近的聚集在一起,形体相差悬殊的元缘相聚。所以往往能在某个窝点接连钓上很多条鲫鱼,而且个体大小相差不多。
(8)生长缓慢,饵鱼生长速度较慢,当年鱼也就是长到100克左右。正因为这样,鲫鱼绝大多数都属野生,很少有放养的。
(9)数量多,游速慢,。
(10)繁殖能力强,鲫鱼的性腺较其他鱼成熟得早,隔年鱼便能产卵,一边产卵一边长个头;而且产卵期长,从春季一直可持续到秋季,产卵数量多,卵产在浅水域的水草或其他物体上。鲫鱼繁殖能力强是它分布广、数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点,鲫鱼产卵期间照样觅食,这与其它鱼类是不同的。
(11)生命力极强,鲫鱼的耐受力特好,生命力极强,不易死亡。即使水域环境很恶劣,只要有水,没有毒质污染,就能存活和繁衍后代。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个养鱼塘的水已被抽干,但当有了水之后,又有鲫鱼出现,这是鲫鱼原先产下的卵埋人湿土中了,当有水之后,经过阳光照射,便孵化成小鱼的缘故。有的水域被轻度污染后,其他鱼几乎都死光了,但饵鱼却不会绝迹,仍可钓到。
鲢鱼的生活习性
鲢鱼又名白鲢、水鲢、跳鲢、鲢子。体侧扁、稍高,呈纺锤形,头大吻短,口宽、眼小,鳞很细,体呈银白色,腹部有肉棱。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1)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
(2)属于滤食性鱼类。主要食物: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
(3)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在北方7~8月份是钓鲢的好时机,秋分以后,天气渐凉,鲢鱼食欲有所降低,就难以钓到了。
(4)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鲢鱼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
(5)胆子小怕惊扰。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便纷纷跳出水面越网而逃。
(6)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每年4~5月产卵,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最大个体可达到30千克。
(7)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鲤鱼的生活习性
鲤鱼又叫鲤拐子、黄河鲤鱼等,种类繁多。体形呈纺锤形,侧扁,吻长而坚硬;眼小鳞大,有两对须;尾鳍下部为红色,体侧两面近金黄色,背部鳍硬刺,微黑。属大型淡水鱼种之一。分布范围广,江河、湖泊、水库、沟塘,到处都有它的踪迹,是我国淡水鱼中产量最高的鱼种,也是垂钓的主要对象。
(1)属底层鱼。栖息于水域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喜欢在有腐殖质的泥层中寻找食物。早晚风平浪静时,也常到岸边浅水区游弋觅食。
(2)食性杂,荤素皆吃,以荤为主。幼鱼期主要吃浮游生物,成鱼则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小鱼、小虾、红虫、俎虫、螺肉、水蚯蚓以及藻类果实等,都是它的美味佳肴。尤其喜吃红蚯蚓和薯类,对有香味的甜面饵特别感兴趣。随着气候和水温的变化,其摄食口味也会发生某些改变,有时有明显的选择性。鲤鱼的吻部长而坚,伸缩性强,吃饵常常翻泥打洞,有点像**拱食,并随之泛起气泡。在鱼塘抽水干枯后,可以看到塘底和岸边那无数的圆形坑窝和孔洞,便是鲤鱼所为。
(3)喜弱光,喜活水。鲤鱼喜欢在水色比较暗褐、透明度较低的水域中生活,阴天时比晴天时活跃。特别喜欢在有新水注入的流水口处游弋和觅食。
(4)机警聪明。鲤鱼较比其他鱼类要聪明机警得多,素有“鬼子鲤”之称。鲤鱼上钓后,为逃避“灭顶之灾”,会使出浑身解数与人对抗。如在水底原地不动“打桩”。躲进障碍物或草丛之中等等,有时甚至能够制造某种假象来迷惑你。鲤鱼胆小,一有动静便立即逃窜。
(5)生长快,寿命长,个体大。当年鱼可长到250~800克(指人工喂养),三龄鱼体重可达2000克。在江河、湖泊和大中型水库中,二三十千克以上的大鲤鱼为数甚多。鲤鱼的寿命比较长,一生能活四五十年,素有鱼中“老寿星”之称。
(6)摄食量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是决定鲤鱼食欲的关键因素。水温20℃~25℃时,食欲最旺,从早至晚不停地摄食,;水温低于10℃,活动量很小,基本上不进食;水温在2℃以下时,躲进深水处越冬,不吃不动。
(7)生性好动,到处游弋觅食,有逆水而上的习性。在一个地方呆不了多长时间,爱跃出水面蹦跳。鲤鱼虽好动,但较孤僻,不大合群。大鲤鱼喜欢单独行动。
(8)适应能力强,能耐寒、耐碱、耐低氧,对水体要求不高,能在各种水体中生活,只要水域没有被污染,就能生存。
(9)繁殖力强。两冬龄鲤鱼便开始产卵,产卵数量大。在我国北方,每年的五月上旬至中旬(长江以南地区早些),雄雌鲤鱼相互追逐游到岸边浅水区水草稀疏处(无水草则找岸边僻静处),进行交尾和产卵,卵贴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发育、孵化成幼鱼。鲤鱼交上钩尾期不进食,产卵后食量大增。每年春夏之交、盛夏和初秋,摄食量最大,初春和深秋次之。

收起

鲫鱼又叫河鲫、鲫瓜子。体侧扁而高,腹部圆,头较小,吻钝,口端位呈弧型;眼较大,无须;体呈银灰色,背部较暗,鳍灰。因生存的环境不同,形体与颜色也有所差异。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饵鱼是一种中小型淡水鱼,也是内陆江河湖塘分布最广的野生鱼种,家养的很少。它的个体较小,一般250克以上就算大鲫鱼了,超过1000克的数量不是很多。但在多年少有人捕钓的水域中,最大个体可达3000克。
鲫鱼的家族成员广...

全部展开

鲫鱼又叫河鲫、鲫瓜子。体侧扁而高,腹部圆,头较小,吻钝,口端位呈弧型;眼较大,无须;体呈银灰色,背部较暗,鳍灰。因生存的环境不同,形体与颜色也有所差异。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饵鱼是一种中小型淡水鱼,也是内陆江河湖塘分布最广的野生鱼种,家养的很少。它的个体较小,一般250克以上就算大鲫鱼了,超过1000克的数量不是很多。但在多年少有人捕钓的水域中,最大个体可达3000克。
鲫鱼的家族成员广,有银灰鲫鱼、银鲫鱼、百鲫鱼、彩色鲫鱼、金鲫鱼、乌鲫鱼等多个品种。它分布广泛,是垂钓的主要鱼种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垂钓。
(1)栖息于水的下层,鲫鱼是底栖性鱼类,经常栖息在杂草丛生的水域,游弋到有腐殖质的水底觅食。
(2)喜欢清洁水域和水草,清洁水域溶氧充足,且微生物等杂物少,水质不污染,鱼儿在这样的水域里游动觅食有舒适感,食欲旺。水草丛生处有饵鱼爱吃的食物,且隐蔽性强,鱼有安全感。同时水草还是鱼儿产卵繁殖的天然产床。
(3)文静而胆小,胆小是鱼类的共性,而卿鱼尤其胆小,害怕惊扰。大鲫鱼更甚。鲫鱼性情温顺、文静,警觉性很高。见到食物,并不马上吞食,而是慢慢*近,在周围转着圈观察一番,然后才慢慢腾腾地用口轻啄饵食,边吞边吐,反复几次。有时还先用身子蹭一蹭,或用尾巴扇一扇,不肯轻易吞下。鱼群中如果某一同伙被钓走,便立刻逃之夭夭,过一段时间才又小心翼翼地游回来。如若有人往水里扔石块,或是岸边大声喧哗,响动较大,便潜入水底不动。
(4)食性杂,四季寻食,鲫鱼食性较杂,荤素都吃,以荤为主。同时喜吃植物性饵料,也吃有机碎屑及底栖小动物。蚯蚓、蛆、虾、面食、饭粒、薯类都喜欢吃。而且一年四季,只要水温适宜,随时都在觅食。当然鲫鱼也有个换口味的习惯,一般是春秋二季喜吃荤饵,夏季喜吃素饵,深秋以后则荤素兼食。不过平时垂钓,也应注意荤素饵的更换,或是交替使用。例如用荤饵钓了一段时间,鱼不大贪嘴了,不妨改钓素饵。反之亦然。
(5)喜温暖,惧酷热,怕强光,鲫鱼是广温性鱼类,适合鲤鱼生存的最佳温度是15℃~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鲫鱼的活动能力最强,食欲旺盛。
春秋之季,鲫鱼喜欢到岸边浅水区域,尤其是水草繁密的地段游戈、觅食;炎热的夏天,浅水区水温被晒得很高,鲤鱼便潜入深水处栖息,或到荫凉处“乘凉”;到了严寒的冬季,便游
进深水域避寒去了。鲫鱼最惧怕强光照射,很少到水面晒太阳。
(6)喜活水,喜风,鱼类绝大多数都喜欢活水。这是因为活水不仅带来了充足的氧气,还往往夹带着鱼儿爱吃的杂物,同时还会对鱼儿生活的水域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对于鲫鱼来说,尤其喜欢从外部注入的新鲜水(包括涨水和下雨),因为这能给胆小而好动的鲫鱼提供了“天赐良机”。鲫鱼喜风,刮三四级风的天气,表现异常活跃。
(7)喜欢群集,鲫鱼生性喜欢群集,且多是个体大小相近的聚集在一起,形体相差悬殊的元缘相聚。所以往往能在某个窝点接连钓上很多条鲫鱼,而且个体大小相差不多。
(8)生长缓慢,饵鱼生长速度较慢,当年鱼也就是长到100克左右。正因为这样,鲫鱼绝大多数都属野生,很少有放养的。
(9)数量多,游速慢,。
(10)繁殖能力强,鲫鱼的性腺较其他鱼成熟得早,隔年鱼便能产卵,一边产卵一边长个头;而且产卵期长,从春季一直可持续到秋季,产卵数量多,卵产在浅水域的水草或其他物体上。鲫鱼繁殖能力强是它分布广、数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点,鲫鱼产卵期间照样觅食,这与其它鱼类是不同的。
(11)生命力极强,鲫鱼的耐受力特好,生命力极强,不易死亡。即使水域环境很恶劣,只要有水,没有毒质污染,就能存活和繁衍后代。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个养鱼塘的水已被抽干,但当有了水之后,又有鲫鱼出现,这是鲫鱼原先产下的卵埋人湿土中了,当有水之后,经过阳光照射,便孵化成小鱼的缘故。有的水域被轻度污染后,其他鱼几乎都死光了,但饵鱼却不会绝迹,仍可钓到。
鲢鱼的生活习性
鲢鱼又名白鲢、水鲢、跳鲢、鲢子。体侧扁、稍高,呈纺锤形,头大吻短,口宽、眼小,鳞很细,体呈银白色,腹部有肉棱。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1)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
(2)属于滤食性鱼类。主要食物: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
(3)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在北方7~8月份是钓鲢的好时机,秋分以后,天气渐凉,鲢鱼食欲有所降低,就难以钓到了。
(4)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鲢鱼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
(5)胆子小怕惊扰。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便纷纷跳出水面越网而逃。
(6)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每年4~5月产卵,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最大个体可达到30千克。
(7)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鲤鱼的生活习性
鲤鱼又叫鲤拐子、黄河鲤鱼等,种类繁多。体形呈纺锤形,侧扁,吻长而坚硬;眼小鳞大,有两对须;尾鳍下部为红色,体侧两面近金黄色,背部鳍硬刺,微黑。属大型淡水鱼种之一。分布范围广,江河、湖泊、水库、沟塘,到处都有它的踪迹,是我国淡水鱼中产量最高的鱼种,也是垂钓的主要对象。
(1)属底层鱼。栖息于水域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喜欢在有腐殖质的泥层中寻找食物。早晚风平浪静时,也常到岸边浅水区游弋觅食。
(2)食性杂,荤素皆吃,以荤为主。幼鱼期主要吃浮游生物,成鱼则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小鱼、小虾、红虫、俎虫、螺肉、水蚯蚓以及藻类果实等,都是它的美味佳肴。尤其喜吃红蚯蚓和薯类,对有香味的甜面饵特别感兴趣。随着气候和水温的变化,其摄食口味也会发生某些改变,有时有明显的选择性。鲤鱼的吻部长而坚,伸缩性强,吃饵常常翻泥打洞,有点像**拱食,并随之泛起气泡。在鱼塘抽水干枯后,可以看到塘底和岸边那无数的圆形坑窝和孔洞,便是鲤鱼所为。
(3)喜弱光,喜活水。鲤鱼喜欢在水色比较暗褐、透明度较低的水域中生活,阴天时比晴天时活跃。特别喜欢在有新水注入的流水口处游弋和觅食。
(4)机警聪明。鲤鱼较比其他鱼类要聪明机警得多,素有“鬼子鲤”之称。鲤鱼上钓后,为逃避“灭顶之灾”,会使出浑身解数与人对抗。如在水底原地不动“打桩”。躲进障碍物或草丛之中等等,有时甚至能够制造某种假象来迷惑你。鲤鱼胆小,一有动静便立即逃窜。
(5)生长快,寿命长,个体大。当年鱼可长到250~800克(指人工喂养),三龄鱼体重可达2000克。在江河、湖泊和大中型水库中,二三十千克以上的大鲤鱼为数甚多。鲤鱼的寿命比较长,一生能活四五十年,素有鱼中“老寿星”之称。
(6)摄食量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是决定鲤鱼食欲的关键因素。水温20℃~25℃时,食欲最旺,从早至晚不停地摄食,;水温低于10℃,活动量很小,基本上不进食;水温在2℃以下时,躲进深水处越冬,不吃不动。
(7)生性好动,到处游弋觅食,有逆水而上的习性。在一个地方呆不了多长时间,爱跃出水面蹦跳。鲤鱼虽好动,但较孤僻,不大合群。大鲤鱼喜欢单独行动。
(8)适应能力强,能耐寒、耐碱、耐低氧,对水体要求不高,能在各种水体中生活,只要水域没有被污染,就能生存。
(9)繁殖力强。两冬龄鲤鱼便开始产卵,产卵数量大。在我国北方,每年的五月上旬至中旬(长江以南地区早些),雄雌鲤鱼相互追逐游到岸边浅水区水草稀疏处(无水草则找岸边僻静处),进行交尾和产卵,卵贴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发育、孵化成幼鱼。鲤鱼交上钩尾期不进食,产卵后食量大增。每年春夏之交、盛夏和初秋,摄食量最大,初春和深秋次之。

收起

一种生物在生态适应现象中,另一种表现是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仿另一种生物从而获得益处。许多鱼类的体色花斑与环境的适应是密切相关,鱼类和别的动物一样,色彩、斑纹对于捕食和逃避敌人,负有隐蔽自身的作用。生活在水草丛中的天使鱼,在很薄而略呈圆形的身上,有着若干深黑色的条纹,使它的体色有如水草的茎,当它沉悬在水中经久不动时,与水草的颜色混为一片。
生活在热带珊瑚礁中的鱼类,具有各式各样的浓...

全部展开

一种生物在生态适应现象中,另一种表现是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仿另一种生物从而获得益处。许多鱼类的体色花斑与环境的适应是密切相关,鱼类和别的动物一样,色彩、斑纹对于捕食和逃避敌人,负有隐蔽自身的作用。生活在水草丛中的天使鱼,在很薄而略呈圆形的身上,有着若干深黑色的条纹,使它的体色有如水草的茎,当它沉悬在水中经久不动时,与水草的颜色混为一片。
生活在热带珊瑚礁中的鱼类,具有各式各样的浓色花纹,这种花纹起着模糊它与珊瑚礁的界线。叶海马的拟态更加完善,身体的轮廓具有很多棘状或模状的突起,有些突起变为叶状的扁平体,在水中展开时,和一片海藻完全一样。须鲨或鮟鱇的身上有多数的呈膜状的分枝,身体的外形和一块被海藻包围的岩石相近似,在比目鱼类的拟态特点是有着很强的体色变化能力,当它处在所处环境的底层改变时,它的体色也随之迅速改变,使它的体色与水底的颜色相一致。
鱼类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除了体色的变化外,还表现在它的运动方式、静止的姿势、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等方面。行为的适应在高等脊椎动物表现较为显著,而在鱼类则对适应环境条件的作用较为薄弱。
鱼类的适应能力与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在热带环境比较稳定,食源丰富,种间竞争剧烈;而在高纬度地区,环境随季节变化而出现明显变化,尤其在寒冷的冬季,食源稀少,竞争都弱得多。面对不同环境,各种鱼类发展出多种生态策略:有的早生、多生、体小、寿命短、种群数量波动大,一场气候灾害可导致大量死亡,但其繁殖力强,种群在短期内又可恢复到一定数量;有的则晚生、少生、体大、寿命长、种群数量稳定。有的能经受较异常的环境条件,如水质的恶化、食物短缺等;有的则增强取用资源的能力、发展出各种竞争机制,包括攻击和防御的结构和行为。

收起

鱼在水下四处游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觅食,因为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手段,鱼又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不同季节的水温变化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鱼的活动范围。
鱼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活动范围,就是在一天里它有活动地点也在不时变更,这里面有食物、水温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人为干扰也不容忽视,因为有些人水域钓鱼人多、旅游的人也多,鱼在此环境生存,抗钓本能增强。同时也变得异常警觉。

全部展开

鱼在水下四处游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觅食,因为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手段,鱼又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不同季节的水温变化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鱼的活动范围。
鱼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活动范围,就是在一天里它有活动地点也在不时变更,这里面有食物、水温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人为干扰也不容忽视,因为有些人水域钓鱼人多、旅游的人也多,鱼在此环境生存,抗钓本能增强。同时也变得异常警觉。
鱼在觅食时受天气影响也是比较大,天气闷热、气压低,鱼就会出现厌食现象,较大的鱼就会躲在水里不吃不动;反之,水温过低,鱼的代射功能减缓,它也会拒食,当水温适宜、溶氧充足,特别是夏季雨后,鱼儿就会活动异常,觅食积极主动,咬钩率成倍提高,当有的地方有食物时,鱼儿就会通过特有的方式互传信息,趋之若骛前去觅食,而水库一旦放水,水位迅速下降,鱼儿就会表现的惊恐不已,躲在较深的水里很少进食,这些也是鱼的习性特点。
总之,鱼类在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同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活动习性,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洄游。洄游是一种现象,鱼类正是凭借这种活动满足它在某个生活时期需要的外部条件,使它的种群繁衍得到可靠的保证。鱼的洄游主要有四种: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趋暖洄游、越冬洄游。我们在钓鱼中经常发现,春天鲤鱼、鲫鱼、鲇鱼等鱼种从深水来到浅水交尾;夏季雨后水库里的鲤鱼会溯流到上游进水口附近觅食;仲秋以后鱼又从浅水来到深水越冬。以上这些现象都在鱼的洄游习性范畴之内。

收起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