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7:20:23
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摘要:在教学改革潮流下,数学教学已经被提升到“艺术”的境界,教学不再枯燥、乏味.教学中的知识、能力、德育目标,也就是三维目标显得同等重要.数学教学更应该突破以往教学中三维目标不均衡现象,让学生拥有“思想”,拥有“思维”,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围绕三维目标这个“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使教学更加适用于新课程.
关键词:三维目标
随着时代的前进,教学体制不断更新,其中包括了教材的更新、教学理念的更新.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适应于新课程体制下的教学模式的素质,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数学也是一种“美”的艺术,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课堂,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仅看教学的结果,同时“教”与“学”的过程也需要关注.课改以后,教学的过程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有形的当然是结果,一味的强调“果”同样会丢掉一个更为重要的、无形的“思想”,当然这个“思想”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现的发展.比如“多题一解”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举一反三的问题,有的教师详细地讲解一道例题,告诉学生就用这种方法做就可以了,接着留了一些练习,一堂课这样就过去了,课堂上学生掌握的很好,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看起来,课上的很成功,教学的“果”也充分体现了.但是课程显得就很枯燥,学生只会例题的翻版,变成了纯粹的记忆、模仿的过程,只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并没有掌握其精髓.课程设计每一个环节都有其“为什么”,比如,教材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学这节课?这节课和前面知识有什么联系?课程为什么这样引入?例题可不可以删改等等.教师真正掌握了这些,才能够对知识运用自如,以桶水示杯水.课堂缺少了“为什么”,再精彩的课堂,学生也不会得到发展.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以及学生获得的知识、情感、能力等.一般教师可能比较关注学生的行为投入,但现在我们更要关注学生认知的投入和情感的投入.一节课如果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认真的思考、探究,甚至是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学生才会真正得到锻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民主,同时优秀的教师能够给予精彩的点拨,使学生能够越过“点”、“线”得到 “面”的飞跃,甚至到“体”.记得听过一节数学课,讲到 时,教师给予引申得到 ,同时与实际生活中“糖水中加糖”、“教室采光”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理解.在整个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在动,而且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思考问题,学生有很多的思考空间,学生收获很大.
一节完整的课程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其中,教学目标又应该有几个层次,教学过程也应该有几个方面,结果发现条目越来越多,几乎完成不了.后来发现.如果什么都不能缺的话,那么到课堂上就根本没法上课了.所以一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教学内容是要根据不同的主体去定义的.这样就要求教师备课前必须先备学生,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决定一堂课如何来上.比如,教自己学生的老师可能对自己的课上得挥洒自如,问题难度的选择,如何引入等.在我校的“聚焦课堂中”记得一位大连的老师在上一节数学课的时候,本身是有“备”而来,可是没想到我们学生的水平很高,他所预想的引入以及第一道例题无法再进行下去了,教师就抛开了预想的课件,继续精彩的讲解,结果课上的很成功.这样就需要老师的灵活,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想到,课堂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路,同时必须要保证学生是在你的预想范围内去思考,这样除了教师的主导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爱好等.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一道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从不同的爱好、领域去解决,这样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以及多方面的爱好.事实上,教学目标有两类,一类是预设的,一类是课堂生成的,这要分清楚.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注重我们预设的教学结果,而忽略在目标的实现当中的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在我看来,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当中,最重要的是过程性目标.因为过程性目标具有多元价值,有了过程,就有了能力生成;有了过程,就有了情感态度.课程的设计始终要围绕一个“点”来发散,这个“点”也就是你这堂课的“魂”,这个“魂”也体现你所要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课程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行为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来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然后,要关注你的课的任何阶段、任何步骤.任何活动是不是紧扣着你的目标,有没有达成这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你定的,不是我定的,是老师研究了教材,了解了学生后定出的.一节课如果单一的只有知识目标的实现,那么就是失败的一堂课,失去了教学的意义,使学生失去了一定的思想,同时,也失去了一定的能力.有一堂课,本来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比较两数的大小来感受数的大小的相对性,培养孩子的数感.但是,老师却把多一些、少一些当作知识点来解释,什么叫多一些,什么叫少一些,然后在图上画上数字,离得近的就是多一些,离得远的就是多得多.这就是他的教学目标没有定好,对教材没有理解透,认为只是知识目标而已.所以,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对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的基础上,不是可以随便定的.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也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起到激化与促进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表演离不开学生,学生的学习脱离不了教师的轨道,否则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当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是置之不理,把问题淡化了,还是给予关注;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老师是不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和高度给学生一个推动力,推动学生思维的进—步发展;在生生互动的时候.每个学生是不是能够产生自己的意见,是不是会倾听,讨论是不是热烈,有没有深度,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在师生互动的时候,老师点拨得到不到位,等等.这样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路的升华,也可以培养学生间合作的意识.这些的所有必须保证在围绕“魂”的同时去完成教学,体现出知识的结果和情感的结果.
在教学中,教学过程占据了课堂的全部,教学过程都是服务于三维目标的.对于无形的体现在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这也就是教师上课的区别,也正是教师层次的体现.优秀的学生应该有更高的思维锻炼,差的学生同样也因该有发展,教师要关注一切学生的能力、德育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对于知识目标,它是一个有形的,通过课后练习以及测试完全可以去检验这个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想目标.
教学不是随心所欲的,同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古往今来教学一直是教师所研究的话题,无外乎,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整个环节中体现“教学相长”,这些也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思想.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课,再优秀的教师在课后也会有遗憾,区别在于有人意识到了遗憾,而在下一次他能够改进.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学的有效性也被列为教学的实质上,它包括课程设计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长期教学发展策略的有效性、教学阶段性目标设计的有效性、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教学中、实践活动与练习的有效性等.这样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以后教学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步入教师前,就听说,在国际上,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是最高的,甚至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有的满分的时候.世界上,往往是美国人提出问题,只有中国人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想,这也证明了中国数学的教学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传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了灵魂上最沉重的打击.但愿,中国的教学也能走上一个新的里程,不再是只会解决问题而不会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不要泯灭了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