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种植榕树的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1:09:50
福州人种植榕树的历史

福州人种植榕树的历史
福州人种植榕树的历史

福州人种植榕树的历史
这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唐开元十三年设置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时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2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

我习惯将它称作榕城,夏日的夜,围坐在榕树下,一任长须轻拂,对这个城市的不喜欢会在风中一丝一丝淡去.当我一个人在路上,随处可见的榕树给了我呵护,它象一个长者,让我生出依靠之心.在办理入住手续时,正是和儿子初次分别的时候,脆弱无所不在地袭来,我多次依在树干上,祈求榕树给我力量.曾经把君比成榕树,想表述的就是这种感觉,因为他陪伴我走过了那段凄惶不堪的日子.

福州沿闽江而落,加上城内数不胜数的内河,站在高山之巅,城市永远被朦胧的雾气所罩,不曾清晰.这里的人们对闽江有着母亲般的情感,称其为母亲河,福建因此简称闽.闽江上码头众多,我们公司的万吨外贸码头位于跨江大桥畔,夕阳西下之时,在红霞里远眺,风光旖旎.看那潮起潮落,会有一些感动悄然而生,会有一些喜欢淡淡酝酿.

景致

城里最具特色的建筑,当属三坊七巷,那是福州历代的文化中心.每一条巷子里,名人们跨越了历史时代比邻而居.残存的青石板,斑驳的白墙,零落的黑瓦,御赐的牌匾,无一不在诉说曾经的繁华.这边的故居都是免费开放,我去过严复的,林觉民的,林则徐的,修葺较为完整.而更多的故居只是挂了一个小牌子,尚有居民入住其中,看过几处,木刻的细致古井的幽深,令人回味.身处那些巷子里,岁月的飘忽变得轻淡,不禁让人屏了气息敛了举止,冥想昨日.听闻政府有恢复三坊七巷的计划,我却并不以为有此必要.我们将其故居恢复保留,用着所谓的回复旧貌一词,最后门可罗雀空余砖瓦,倒不如铭记名人们创造的历史财富.放在心里与放在眼里,我愿意选择前者.

市内的庙宇众多,著名的有涌泉寺、西禅寺.涌泉寺大殿前两尊北宋时期的陶塔举世闻名,西禅寺内宋时的荔枝树这个季节果实兀自累累,这是我个人的看点.我对庙宇天生有几分惶恐,往往不能近前观赏,所记忆的东西多为皮表.这两处的香火十分兴盛,每每逢年过节,公交公司都要增加车次延长运行时间.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我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无神论者,而又因了自厢的小资情绪,冥冥中又相信天命之说.于这般的矛盾中徘徊,成就我今天的入庙不拜,急时求佛的古怪行径.

市内的山,除去那前面提及的三个,还有鼓山.鼓山当属市内最高的山峰,是我最近加强运动的地点之一.沿阶而上,两旁的摩岩石刻静默地传递悠远的辉煌,长者讲述的相关典故,让我跟着去到遥远年代神游不已.山顶见不到温和的榕树,倒有青松散落,越往高处越显出风姿,直奔黄山松之气势.冬日里,于人烟稀少之地,和儿子坐在石阶上,搂他入怀,沐浴暖阳,温馨的感觉漫山回荡.儿子亦能体会到这种幸福,时不时会闹着要去爬山,因为目前的工作,不能每日守在他的身边,彼此的失落之痛,只在这假日里的亲密无间里缓缓弥补.

文化

福州方言已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正因如此,市内开展了宣传福州话的活动,出发点是担心后人须到英国才能听到自己的方言.从对文化的保护立场上说,这种做法相当必要,而对于一座移民人数日渐增多的城市来说,其中的不便甚为突出.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遇见每个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试图用方言来和你交流,及至发现你也不懂方言才会松下一口气来转用普通话,这期间的感觉,就象在看一场蹩脚的话剧.

福州的地方戏剧是闽剧,大本营就在福州,演唱用的也是本土方言.闽剧也一如众多的地方戏剧,正在苦苦地挣扎,不过仰仗了白发鹤颜的老年观众残存.公司所在的小村,民风纯朴,逢年过节便会请来戏班子,燃放鞭炮,叮叮当当地唱上几天几夜,村里的人大都能跟着哼唱几句.或许只在这些离开都市的僻静角落,戏剧还能生存在人们的心中.这让我想起黄土地上的秦腔,站在狂风里吼上一嗓子,回荡在群山里,令人回味.

因为历史原因,福州虽然作为国内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却始终保守不渝,真正行动起来也就是在这十年的时间.它重复了所有城市改革走过的路子,迫不急待地推倒蜗居建起高楼,让那亮丽与灰暗极不和谐地交融,又因此缺乏应有的规划和完整的建设体系.于是,我们常看到城市的某处又被拉开了拉链,反对多次拆迁的标语,内河的污染严重等等,诸如此类事件,每天都在轮番上演.

在移居海外的大军里,福州饰演了一个并不光彩的角色——偷渡.曾有朋友戏言,美国人不知道洛阳不知道丽江的很多,但不知道福州的屈指可数.海外的移民,几代下来积累了一些资本,于是返回故乡投资经营,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便是这样匆匆而就的,他们没有完善的企业经营策略,没有浓厚的企业文化背景,有的只是对利益对投资的急切要求,所以能够长久生存下来的如凤毛麟角.

美食

闽菜属国内八大菜系之一,其中最为闻名的是“佛跳墙”,配料极尽奢侈之能.系用鱼翅、海参、鸡、蹄筋、干贝、香菇、鲍鱼、笋尖、鸽蛋等 20多种原料和配料煨制而成,其特殊而浓烈的芳香,引诱得吃素不吃荤的和尚闻到都不能自持,逾墙而来.故而得名.市内的聚春园菜馆以此菜扬名,其他大大小小菜馆都有这道菜品,只是用料功夫相差颇大,不能望其项背.与福初相识之时,他问及这道菜,说想自己做试试,等我找了资料发与他,他叹气道不吃也罢.因是名菜,价格已经高到常人难以承受之地,而且还要提前数日预约,所以我们大都是吃着这个名字的菜而不知此菜的真正味道罢了.

与那高贵的佛跳墙相比,其他的美食就显得亲近了许多.一些小吃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举手抬足间可见,我也是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我每天接触的都属于福州美食文化范畴.比如“鼎日有”的肉松,“大世界”的烤扁榄,塔巷的鱼丸,还有线面,太平肉燕,太极芋泥,锅边糊,光饼等等,这些才是寻常百姓的美食.光饼的由来值得一提: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奉旨入闽抗倭,福州百姓制作了一种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又为了便于携带,中间带有穿孔用卤咸草穿起来,挂在戚家军将士的脖子上.后来,人们为纪念戚继光抗倭,就称此饼为“光饼”.

提起美食不能不令我想起前阵子火暴一时的台湾美食节.所谓的台湾美食大多为福建流传过去的,象寻常的线面,被他们改称为面线就能卖二十元一碗,龙须糖被台湾人的手捏过之后便价值不菲.我混在涌动的人流之中,品着自己家常食用的小吃,付着数倍数十倍的价格,很是晕眩.包装的重要性、政府导向、舆论宣传、品牌形成,实实在在地给我们每个人上了一堂课,不能不让人深思.听到侨居海外的老人们感叹鱼丸和锅边,象一根细细的线牵着他们往家乡跑,不禁为自己对所谓台湾美食的捧场汗颜.

思绪

我很想表达对这个城市的喜欢,毕竟我会在这里停留相当的时间,或许还会在这儿度过我的晚年.而我对这个城市的不喜欢就象蚕丝,抽之难断,我一直说这是个没有特色的没有文化底蕴的没有厚重凝聚力的城市.作为城市的一分子,我并没有尽到对这个城市的任何责任,有的只是要求并非给予.在文明城市的评选之时,我和夫骑自行车带了儿子四下逛荡,在过一个地道的时候,儿子猛地跳下来,指着我们说:文明城市就毁在你们的手里啦!我们笑,那些天将这句话当作了警言时时纠正自己的言行,只是时间一久,大家又都淡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