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zhou007 正确发挥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05:44:13
xiazhou007 正确发挥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xiazhou007 正确发挥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xiazhou007 正确发挥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xiazhou007 正确发挥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2013年,“网络反腐”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从云南永善县公安局政委机关大院嫁女,到铁岭撤职县委书记东山再起,再到新余、温州干部出国违规旅游被曝光,直至年底广受关注的最牛房管局长周久耕事件,2008年里,网络曝光的官员违纪违规行为一件接着一件,被处理的干部也一个接着一个,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威力充分显现出来.对此,拍手称快的有之,大力倡导的有之,心存忧虑的亦有之.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监督并充分利用其独特优势,有效抑制其负面影响,成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正视并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20世纪人类取得的重要科技之一,它的兴起引发了传播技术革命,使传播由原子时代迈向比特时代,但其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所构筑的网络社会及其在此基础上衍生的网络文化与技术理性,对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改变与重塑”.当人们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卷入“数字化生存”后,舆论这个古老的社会现象,从形成机制、传播方式到作用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网络舆论展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1. 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首先,数字化传播的平等性打破了传统的话语垄断.数字化传播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借助数字化传播手段,人们突破了传统文化固有的等级观念和时空观念,改变了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的天然强弱势地位,也打破了非数字传播时代的话语垄断.理论上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舆论领袖”,掀起一番舆论狂潮,这在非数字化传播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其次,数字化传播的虚拟性放纵了舆论的恣意狂欢.在虚拟的数字化空间,人们隐匿了姓名与身份,普遍存在“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样的心理暗示,现实社会中的各项清规戒律常常被心存侥幸的人们淡忘,在交流信息、发表意见时更加自由,也更加随意,因为几乎不用负什么责任.第三,数字化传播的交互性加快了舆论的变动速度.数字化传播是双向、即时、互动的,它更能激发人们的参与欲望.由于相互之间反馈迅速,意见沟通、扬弃、整合的效率大幅提升,舆论形成的时间大大缩短,舆论传播的速度加快,“雪球”效应更加明显.第四,数字化传播的开放性促进了舆论的相互融合.数字化传播手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过去以特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交往模式,原本天各一方、没有任何关系的一群人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短时间内迅速结成一个群体,形成某种舆论(“人肉搜索”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例证).同时,因为虚拟空间没有制度阻隔和约束性教条,各种思想、观点和价值观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舆论得以便利地交流、交融、交锋,舆论环境更趋复杂.形成机制的上述变化,使网络舆论更具有离散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2. 网络舆论的传播方式发生变化.因特网是由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很多局域网,以及与之互联的许多电脑而组成的.由于诞生初期与军事紧密相连,为了防止被彻底摧毁,因特网采用TCP/IP协议相连接,而没有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式连接.这是因特网最大的优势,也是它致命的弱点(权且这么说),它使得因特网从一开始就没有拥有者,也没有核心的管理者.它就是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你无法发现它的中心,也无法找到它的边缘.网络因此颠覆了过去那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既有点对面的传播,又有点对点、点对面、多点对多点的传播,这使得网络具有了传统传播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既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了信息传播形态,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消费理念.网络也因此逐渐担负起跨媒体、跨区域、跨层次舆论传播媒介的角色,日趋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和舆论监督的新阵地.但是同时也要看到,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不同,网络传播者可以是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个人,他们绝大多数未像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那样经过专门训练,信息的采集、加工、取舍、甄别都没有较为严格、科学的流程与制度,这使得网络舆论更具有不确定性、混乱性、盲目性、偏狭性和情绪性.
  3. 网络舆论的作用机理发生了变化.首先,舆论的作用力度空前增大.在数字化传播手段的帮助下,网络世界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舆论的“星星之火”迅速就能形成燎原之势.网络为普通大众自由发表舆论观点提供了广阔而有力的平台,对那些散布在各处的观点起到了集聚作用,对舆论客体的影响更加巨大.其次,舆论的作用广度空前拓展.借助网络传播,人们可以突破原有的时空界限,随时获取和传递各种信息,轻而易举地介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相应地,舆论的地域性特征减弱,其作用方向和影响范围随之转变和拓展,呈现出国内舆论国际化、国际舆论国内化的倾向,蝴蝶效应更为明显.第三,舆论的作用速度空前加快.即时性、交互性是网络传播的突出特点,舆论形成、扩散、反馈的过程因此大为缩短,舆论对客体的作用变得更加直接、迅速.舆论作用机理的上述变化,使网络舆论自身的能量急剧扩张,杀伤力空前增大.
  二、全面认识网络舆论的监督功能
  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网民通过网络了解政务、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行使民主监督权利,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监督的平台.网络舆论监督是时代的进步,更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其积极意义毋庸置疑,其特有优势也非其它监督手段可比拟.
  1. 监督范围更广.一是监督主体更为广泛.只要具备基本的硬件条件和操作技能,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利益群体的代表都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通过网络讨论国家大事,反映社会问题,表达利益诉求,开展舆论监督.二是监督客体更为广泛.网络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为网络舆论传播摆脱时空束缚创造了条件,网络舆论监督因此可以将触角延伸至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将视野扩大到各种事情、各类问题.
  2. 监督效率更高.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使信息传播和信息反馈更加及时、更加直接,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因此大为提高.这是网络舆论监督这种监督形式,被越来越的人接受和采用的重要原因.近来网络曝光的一系列舆论监督案例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回应,比如几起公费出国旅游事件,不仅迅速得到有关部门查处,而且还引起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中办、国办专门下发文件,就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重申和提出了七条要求.这充分体现了网络舆论监督自身的高效率,也大大提升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力.
  3. 监督形式更活.网络蕴藏的海量信息,为舆论监督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和素材背景.从论坛、博客、播客到各类网站,各种网络形态的并存与互动,使得网络舆论监督的方式更为多样,形式更为灵活.同时,网络的匿名性,在激发网民热情参与舆论监督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4. 监督成本更低.网络舆论监督的便捷、有效、易操作,大大减少了传统舆论监督的物质成本.而且,在网络舆论监督事件中,由于有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网民共同参与,甚至还包括内幕知情者的直接爆料,传统舆论监督所需要的事实核查工作因此大幅缩减,由此所需的精神和物质成本都大为节约.
  在充分肯定网络舆论监督具有独特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自身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舆论真实问题.由于有了匿名这道屏障,任何人都可以在隐身状态下无所顾忌地爆料、议论甚至谩骂,传统舆论监督的严肃性、专业性和真实性大打折扣.一些网民言之凿凿的事情,往往只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经过调查后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但是,我们又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诬蔑、诽谤,因为很多网民的初衷往往是出于义愤,而非个人利益,只是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才出现了事实和判断上的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甄别监督事实,确保监督落到实处,同时也避免伤及无辜.
  二是舆论暴力问题.网络舆论监督的成本和风险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民参与监督的随意性和情绪化,滥用监督权的现象在网络空间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网民通过网络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由于网络舆论的场效应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容易引起参与者的思想共鸣,使不同人群迅速形成一个以特定事件为纽带的群体.因此,这种非理性很容易被聚合、放大和传导,导致因舆论监督而起、却以网络暴力而终的现象发生.
  三是舆论变异问题.“网络推手”、“网络打手”是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的特有现象.一些人为了实现推广或打压的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操作规则,人为制造和操控舆论,从而改变了舆论形成的原生态势,即舆论变异.尽管这一现象目前还主要出现在网络营销领域,但由于操作成本低、影响范围广、实施难度小,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利用网络平台故意混淆视听,错误引导网络舆论.这不仅损害了网络舆论监督自身的声誉,也会给“监督对象”和实际工作造成不应有的压力.
  三、合理利用网络舆论的反腐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是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构成和最佳结合,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网络反腐是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从网络传播的特点出发,兴利除弊,合理利用,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要理性看待网络反腐.网络为人们开辟了新的民意表达渠道,成为一条民众参政议政的快捷通道.网络反腐作为独立于纪检监察等体制内监督以及传统舆论监督以外的一种民间力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独立性,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事实上,网络反腐的有序推进,也有助于提高民主政治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全社会的公民意识,让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以为简单的“人肉搜索”就能揪贪反腐,未免过于幼稚.网络监督的力量的确是强大的,但这种监督充其量只能是外在性的、自发性的、偶然性的、补充性的、非常态的,因而反腐败是不能依赖网络力量的.腐败问题最终需要依靠政治体制内在的机制予以解决.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网络反腐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对网络反腐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
  其次要合理利用网络反腐.依靠网络,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推动反腐败工作.一是可以获取更多的反腐线索.网络爆料、网络调查等形式,为有关部门提供了丰富、具体、直接且不易灭失的反腐败线索,拓展了反腐败工作的信息来源.二是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腐败现象通过网络曝光后,立刻引起广泛关注,既对被监督对象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也对所有党政干部产生明显的警示教育作用.三是可以赢得广泛的群众支持.广大网民通过网络积极提供线索、开展调查、追踪事态发展、监督处理情况,形成一股强大的群众反腐力量,有利于腐败现象的遏制和查处.我们一定要善于通过网络舆论监督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汲取民智、借助民力,扎实有效地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第三要有序引导网络反腐.网络反腐的勃兴恰恰反映了正常举报的渠道不畅,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不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引发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削弱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参与热情.为此,我们要因势利导、主动出击,积极构建畅通、高效、有力的网络反腐渠道.一些部门和地方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2007年成立的国家腐败防治局就专门开辟了贪腐举报网站.2008年5月14日,时任株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的杨平在湖南省政府网站红网株洲论坛上实名注册,公布自己的职务和反腐目的,一时接受大量网络举报,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此后,株洲市纪委出台了《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在湖南红网株洲论坛上建立了面向社会公开的“网络反腐中心”,在网上分别开展网络信访件受理处理、调查结果反馈通报、优化环境和效能投诉受理,以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等工作.这些有益探索,对有序引导网络反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来自新华网 简单修改后,可以使用.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