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4:14:05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梁惠王说:“我治理魏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如果凭借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那么怎么样?”
梁惠王说:“不可以.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是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季节,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老百姓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而不感到有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住宅的场地,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狗、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不耽误它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年轻人见到会帮忙代劳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魏国呢,(在丰年)猪狗吃了人的粮食(官府)却不收敛;(在荒年)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所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人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