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魏孝文帝的问题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1.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9:11:25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问题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1.材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问题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1.材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问题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1.材料中的“帝”指谁?答:北魏孝文帝
2.他属于哪一个政权?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内容?:让少数民族汉化
4.请再举出一项其他方面的改革内容?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问题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1.材
1、材料中的“帝”指的是北魏孝文帝.
2、属于北魏政权.
3、让鲜卑人使用汉语.
4、(1)迁都洛阳.
(2)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带汉族服饰.
(3)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4)学习汉族的官制、律令.
(5)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439年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1.迁都以前:孝文帝改革吏治,推行均田制等政治经济改革。
2.迁都洛阳
3.迁都以后:孝文帝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提倡鲜卑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重用汉官、与汉族通婚、说汉语、以孝治国
改革后促进民族融合...

全部展开

439年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1.迁都以前:孝文帝改革吏治,推行均田制等政治经济改革。
2.迁都洛阳
3.迁都以后:孝文帝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提倡鲜卑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重用汉官、与汉族通婚、说汉语、以孝治国
改革后促进民族融合

收起

2,北魏
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习汉语”
4,改汉姓,穿汉服,迁都洛阳。

1.材料中的“帝”指谁?答: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
2.他属于哪一个政权?答:北魏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内容?答:使鲜卑贵族使用汉语
4.请再举出一项其他方面的改革内容?答:改用汉姓、改穿汉服、重用汉官、与汉族通婚、迁都洛阳...

全部展开

1.材料中的“帝”指谁?答: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
2.他属于哪一个政权?答:北魏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内容?答:使鲜卑贵族使用汉语
4.请再举出一项其他方面的改革内容?答:改用汉姓、改穿汉服、重用汉官、与汉族通婚、迁都洛阳

收起

北魏孝文帝 北魏政权 让少数民族汉化 迁都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问题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1.材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是哪次事件后的社会现实?有何意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中“魏主”这个诏令提出了哪方面的改革?类似改革还有哪方面?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负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反映的改革的那一个少数名族先进文化的改革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神.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反映的改革是哪一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该材料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中的哪一项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北俗指?快. 孔子曰:名不正...体现孔子什么政治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二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 关于班风不正,学风不正的作文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问题,1.孝文帝推行的汉化运动,是否以达致汉胡融合为目标 北魏孝文帝的名字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在名族融合的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意思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谁帮我送10个金币这个问题有关于古文 北魏 孝文帝改革评价有人认为它促进名族融合,有人认为它直接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另外请回答一下六镇起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