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中‘八议制度’,‘五服制度’,‘官当制度’,分别在什么时候,谁由谁首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9:36:39
中国法制史中‘八议制度’,‘五服制度’,‘官当制度’,分别在什么时候,谁由谁首创

中国法制史中‘八议制度’,‘五服制度’,‘官当制度’,分别在什么时候,谁由谁首创
中国法制史中‘八议制度’,‘五服制度’,‘官当制度’,分别在什么时候,谁由谁首创

中国法制史中‘八议制度’,‘五服制度’,‘官当制度’,分别在什么时候,谁由谁首创
八议制度  “八议”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上引礼入律,形成许多新的法律原则或制度,使由汉朝开始的礼法结合得到进一步发展,“八议”制度既是其中之一.   “八议”制度,是八类权贵人物犯罪以后,“大罪必议,小罪必赦”,享受特殊优待,司法机关不得擅做处理的制度.“八议”为:一议亲,二议故,三议贤,四议能,五议功,六议贵,七议勤,八议宾.“八议”制度的直接渊源是《周礼》中的“以八辟丽邦法”,自曹魏《新律》始正式载于律文.《唐六典》卷六称“是八议入律,始于魏也”.“八议”制度的出现时封建立法结合的产物,是“刑不上大夫”礼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八议”制度的具体解释:亲”指皇室一定范围的亲属;“故”指皇帝的某些故旧;“贤”指朝廷认为“有大德行”的贤人君子;“能”指“有大才业”,能整军旅、莅政事,为帝王之辅佐、人伦之师范者;“功”指“有大功勋”者;“贵”指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勤”指“有大勤劳”者;“宾”指“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唐律疏议·名例》).   “八议”制度的内容:这8种人犯了死罪,官府不能直接定罪判刑,而要将他的犯罪情况和特殊身份报到朝廷,由负责官员集体审议,提出意见,报请皇帝裁决.这8种人犯流以下的罪,都要减一等论罪.唯一例外是,如果他们犯十恶罪,则不适用上述规定.
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罪刑的一种特权制度,最初始于西晋.   在封建官僚贵族中,能够享受到八议待遇的毕竟是少数人.为了使更多的官僚享有法律特权,《晋律》在沿用“八议”制度的同时规定,有官职的人犯罪,可以“除名”或“免官”的处分折抵三年有期徒刑.“官当”成为正式制度始于北朝的《北魏律》和南朝的《陈律》.这一制度的形成,表明封建特权法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