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儿歌的历史演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6:02:29
简述儿歌的历史演变

简述儿歌的历史演变
简述儿歌的历史演变

简述儿歌的历史演变
孩子一生下来便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甚至根本不懂语言是何物,没有一点思维能力时,当父母的已经开始了对他们的启蒙教育,在逗他们玩和学的中间就不知不觉得他们进行着培养教育启发引导着他们的行为.教育有方的父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甚至受益,因此启蒙教育在开发幼儿智力,规范幼儿行为,进而是他们成才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小时候,由于爷爷,奶奶及父母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缺乏文化知识,在对我们进行启蒙教育时,用得都是些从旧社会流传下来千篇一律的儿歌.如:小老鼠,一脸灰,打着灯笼接妹妹,妹妹不搭桥上过,猫那鳖子闯的祸”.“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小妮,捉猫来,吱溜-----跑了”.“板凳板凳摞摞,里头坐个大哥,大哥出来买菜,里头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磕头,里头坐个马里猴,马里猴不出来,掂着尾巴甩出来”.如果在晚上的月光之下,儿歌就成了“月奶奶,白亮亮,开开后门洗衣裳,洗得净,洗得光,打发孩子上学堂,读四书,写文章,红旗插到咱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月奶奶,白呱呱,爹织布,娘纺花,买个烧饼哄娃娃,爹一口,娘一口,一咬咬住孩子脚指头,叽哇------哭了”.即是在我们懂事后教我们猜个谜语也是“一疙瘩铁,拳头大,三间屋子盛不下”(旧铁煤油灯).讲个故事更是荒诞之极“瞎话儿,瞎话儿,煤火台上种了二亩香瓜儿,月子孩子去偷哩,瞎子看见了,聋子听见了,哑巴吆喝一声,瘸子撵上了”.
这些儿歌、谜语、故事既庸俗又没有教育意义,纯粹是逗小孩顽耍取乐而已.
现在,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了,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有了一个飞跃,多数人在他们的孩子哑哑学语之前便开始教育引导:“点点头谢谢,摆摆手再见”等礼貌行为,稍大一点又开始掰着小孩的手指头教识数一二三了.当小孩会说话时马上又教他们识数和计数的儿歌,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住小松鼠,几只小松鼠松鼠,一二三四五”.或者“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谜语则是“屋里有根藤,藤上结个瓜,一到太阳落,瓜里开红花”(电灯).有些知识型的家长早早便订阅《启蒙》、《婴儿故事大王》、《父母必读》等有益于培养教育孩子的杂志,在孩子懂事的年龄便给他们讲“临池学书”“苏秦刺骨”、“司马光砸缸”等历史故事.从思想品德、志向抱负、思维想象能力等方面给予启发诱导,为日后子女们的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次,有位同事将他三岁的小孙子引到单位来,谁知道这家伙当着大家的面竟背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个黄鹂鸣翠柳----------”等,童音清晰嘹亮,令在场的人夸赞不已.
总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启蒙教育的内容也在随着时代的步伐日益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