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谥号中的“祖”与“宗”是根据什么评定的?有什么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9:20:42
历代皇帝谥号中的“祖”与“宗”是根据什么评定的?有什么意义?

历代皇帝谥号中的“祖”与“宗”是根据什么评定的?有什么意义?
历代皇帝谥号中的“祖”与“宗”是根据什么评定的?有什么意义?

历代皇帝谥号中的“祖”与“宗”是根据什么评定的?有什么意义?
古代皇帝的名号主要有四种:谥号,庙号,年号,陵号.
  你上面说得是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漤,始於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於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陵号:皇帝死了以后埋的陵墓,如长陵,茂陵,用陵号称呼行的的非常少,比较常见的前三种,比如说年号,万历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些都是年号.而最早使用的是谥号,就是一个人死了之后给他最后一个总的评价,比如刘邦得到的谥号就是“高”,所以称为高皇帝,也称为汉高帝.但是,一个皇帝如果贡献特别大,除了谥号以外,还给要他上一个庙号,庙号是什么?就是皇帝死了以后,他的神主,他的牌位供奉在太庙里面那个牌号,还是举刘邦的例子,他的庙号也是高,叫高祖.西汉十一帝,人人都有谥号,有庙号的只有五人,高皇帝位居第一,其他四位皇帝都带有宗:文帝刘恒,庙号太宗;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在皇帝的称号中,庙号是高于谥号的,在庙号当中“祖”高于“宗”,庙号高祖的刘邦是在汉代得到后世评价最高的一个皇帝.
  在古代皇帝和大臣的心目中,确定什么样的年号纪年,是一件非常重大而神圣的事情.改朝换代以后,新的皇帝即位,践阼为主,需要重定正朔,以显示奉天承运,上顺天道,下合人意,而重新确定年号纪年,正是奉正朔的一种表示.据《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历代的皇帝所用的年号共有708个,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示受命于天的,如应天,天兴、天授等;2、表示神圣祥瑞的,如万利、河清、大圣等;3、表示改朝换代的,如太始、开元、皇初等;4、歌颂文治武功的,如大德、上明、文治,显德等;5、希图安宁平顺的,如安定、广顺、永宁等;6、祈求江山永固的,如长久、天寿、长乐等.其中,“天”字在历代年号中使用得最多,达71次.“天”字,《尔雅》解释为:“天,君也.”古代帝王称作天子,被认为是上天之子.在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后世的皇帝要另外给他一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谥号.《说文》这样解释:“谥,行之迹也.”也就是说,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表达褒贬之意,所谓“劝善戒恶”.其中有褒扬的,比如:民无能名曰神(如宋神宗),经天纬地曰文(如汉文帝),克定祸乱曰武(如汉武帝),博闻多能曰宪(如唐宪宗),等等; 有批评的,比如:乱而不损曰灵(如周灵王),好内远礼曰炀(如隋炀帝),动祭乱常曰幽(如周幽王),等等;有表示同情的,比如:恭仁短折曰哀(如汉哀帝),在国逢难曰愍(如晋愍帝),年中早夭曰悼(如周悼王),短折不成曰殇(如汉殇帝),等等.
  庙号也是一种死后的称谓,但与谥号有所不同.“庙”字,《说文》解释为:“庙,尊祖貌也.”宗庙是祭祖的场所,帝王的宗庙中奉祀的祖先都有一个特立的庙号.与谥号相比,庙号的用字少,而且都是褒扬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