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IPA对外汉语广辅导《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义利、理欲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7:59:26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考试
2012IPA对外汉语广辅导《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义利、理欲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2012IPA对外汉语广辅导《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义利、理欲关系上的价值取向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考试
【网络综合 -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考试】
义利、理欲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1、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儒家主张,义以为上,同时,也肯定利的合理性。
2、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因此,儒家以道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是明显地有着负面导向作用的。
3、从价值观上看,义利之辩首先关联着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墨家重义的外在价值,认为义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带来功利的效果。义,利也。
5、法家赋予功利原则以更极端的形式,认为追求功利,是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利益为纽带的。
6、义与利的关系进而展开为理性要求与感性需要的关系,即所谓的理欲关系。
第四节?? 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1、人格的完善,是儒家基本的价值追求;儒家的价值理想,最终落实于人格理想。
2、儒家注重的是人格的内圣的规定。内圣首先表现为善的德性,而善又以广义的仁道精神为其内容。
3、仁首先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关心、真诚相待;此外,“克己”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仁的要求。
4、儒家认为,仁和知总是联系在一起,无知则不仁。
5、从人格取向上看,儒家在内圣之外又讲“外王”,即治国平天下的事功。
6、儒家将仁与知规定为理想人格的双重品格,由此而确认了仁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
7、相对于儒家的善,道家更多地强调理想人格要有真的品格,其人格典范被称之为真人。
8、道家以为,人格的真首先表现为合于自然,达到逍遥之境。
9、道家以为,以仁德规定人格总不免走向外在的矫饰,甚至形成人格的二重化。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考试